在巴西足坛乃至全球足球界掀起轩然大波的权力更迭事件中,一场涉及国际足联(FIFA)直接干预的“官复原职”戏码,竟成为巴西国家队主帅被闪电解雇的导火索,2025年3月,巴西足协(CBF)主席罗德里戈·卡埃塔诺在FIFA的斡旋下重返权力核心,而就在其复职后不到24小时,执教巴西队仅15个月的少帅托马斯·拉尔森便突遭解雇,这一连串事件不仅暴露了hth体育入口巴西足球管理层的深层动荡,更引发了对FIFA干预成员国足协内部事务的争议。
2024年末,巴西足协因财务审计违规和选举程序争议陷入停摆,时任主席卡埃塔诺被法院强制暂停职务,FIFA以“第三方干预足协自治”为由,援引《FIFA章程》第14条,向巴西司法部门施压,要求恢复卡埃塔诺的职权,FIFA秘书长马蒂亚斯·格拉夫斯特伦更亲自致函巴西体育部,警告若不放权,巴西队可能面临全球禁赛。
这一强硬姿态的背后,是 hth FIFA对“足球去政治化”原则的坚持——或说是对自身权威的维护,近年来,多国足协因政府介入遭FIFA制裁(如巴基斯坦、肯尼亚),而巴西作为五届世界杯冠军得主,其足协动荡可能冲击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及商业利益,卡埃塔诺的复职,被视为FIFA为稳定南美足球格局的妥协之举。

拉尔森的执教生涯原本被寄予厚望,这位瑞典籍教练以革新战术、重用青年球员著称,上任后带领巴西队在南美区预选赛中取得7胜2平1负的战绩,暂列积分榜第二,其与卡埃塔诺的矛盾早已公开化:拉尔森坚持征召效力于英超的争议前锋维尼修斯·奥利维拉,而卡埃塔诺则主张重用本土联赛球员以安抚国内俱乐部。
更直接的导火索是2025年3月友谊赛的失利,巴西队0-2不敌法国后,卡埃塔诺公开批评拉尔森“战术僵化”,而拉尔森反唇相讥:“有些人更关心政治博弈而非球场表现。” FIFA介入复职后,卡埃塔诺急需立威,解雇拉尔森成为最直接的选择,消息人士透露,卡埃塔诺在复职当晚便与教练组会面,以“缺乏协同愿景”为由通知解约,全程不足10分钟。
拉尔森的下课引发连锁反应,头号球星内马尔在社交媒体发文:“混乱中,真正付出代价的永远是足球本身。” 多名国家队球员对足协的决策速度表示震惊,中场核心帕奎塔甚至威胁退出后续比赛,巴西国内媒体《兰斯报》披露,卡埃塔诺已接触前弗拉门戈主帅若热·热苏斯,但后者因“不愿卷入政治泥潭”婉拒邀约。
FIFA的干预亦遭到法律界质疑,巴西体育法律专家安娜·保拉·莱特指出:“FIFA以保护自治之名行干涉之实,反而加剧了足协的依赖性。” 亦有分析认为,此事折射出巴西足球的结构性困境——足协长期受政治与商业利益裹挟,而国家队成绩成为权力斗争的筹码。
巴西队的帅位暂由U20主帅克劳迪奥·费雷拉代理,但寻找长期人选的工作已紧锣密鼓展开,据悉,卡埃塔诺倾向聘请外籍名帅,但面临本土派系阻力;而FIFA则建议启用“具备国际经验且熟悉南美足球”的教练,前阿根廷国家队主帅斯卡洛尼成为潜在人选。

更深层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FIFA权威与成员国自治,2026年世界杯将由美加墨联合举办,巴西作为夺冠热门之一,其内部稳定关乎赛事商业价值,若卡埃塔诺无法迅速平息争议,FIFA的“救火行动”恐适得其反。
这场从复职到解雇的48小时风暴,再次证明足球远非绿茵场的较量,当管理机构的权杖落下,教练的战术板与球员的汗水,往往沦为权力的注脚,而巴西足球的荣光,仍在等待一个真正属于足球的答案。